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,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弘扬科学精神,普及声学科学知识,中国声学学会决定开展2018年声学科普作品征集和评审工作,秉承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”的原则,面向声学领域各集体及个人征集声学科普作品。
一、 奖项组织机构
主办单位:中国声学学会
承办单位:中国声学学会办公室
中国声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
二、 评奖流程
作品征集期:2018年4月8日至2018年9月30日
作品评审期: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30日
结果公示期: 201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期间
三、 评奖规则
(一) 作品征集对象:声学领域各单位及个人
(二) 征集内容:
作品符合党的路线、方针、政策,符合党的宣传工作方针,符合国家法律、法规,有利于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,内容围绕弘扬科学精神,普及声学科技知识,传播科学思想,倡导科学方法;宣传声学领域的相关知识与方法;申报作品需具备科学性、互动性、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趣味性,并符合以下类型:
1.声学图书类: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期间,国内公开出版发行、篇幅在49页以上(不含封面和封底)、非定期的印刷声学科普出版物,要求具有特定的书名和著者名,编有国际标准书号,有定价并取得版权保护。包括著作、选编作品、编译作品、画册等。
2.声学资料类(印刷品):以纸张为载体,以印刷为手段的非书非刊科普材料,包括小册子(除封面外,篇幅在5-48页以内,如宣传册、折叠册等)、图表和图纸(如挂图、挂历、展板等);在报纸、期刊、广播电台、非个人运营网络媒体上公开发表的科普、科幻作品或评论性文章或图文作品。字数不超过5000字,为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9月30日公开发布的声学作品。
3.声学音像类:通过录音、录像、摄影、绘画等手段,将声音和图像直接记录在存储介质上,给人以直观感觉的录音录像制品,包括纪录片、剧情片、动画片、译制片等,要求5分钟以内。声学教学片,时长可适度延长,科学实验相关纪录短片、DV短片等,实拍、二维三维动画、动漫皆可,能够达到教学目的,呈现实验过程、实验现象、解说实验原理等。
4.声学科普设施类:用于声学展览展示的互动设备设施,包括互动实验设备、模具、教具等操作设备,已经应用的实物或方案。
5.其他声学科普作品:适合在新媒体平台传播的声学科普作品,如科普H5、科普APP、科普小游戏等。
(三) 奖项设置
设一等奖3名,二等奖6名,三等奖12名,优秀奖若干名。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授予奖牌、证书和奖金5000元;二等奖的作品授予奖牌、证书和奖金3000元;三等奖的作品授予奖牌、证书和奖金1000元;获得优秀奖的作品授予证书。根据专家意见,从获奖作品中评选出有进一步开发价值的作品,本会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对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、制作和完善。
注:对获奖作品同时授予主要创作人员获奖证书,原则上获一等奖、二等奖的每个作品授予获奖证书者不超过3人,获三等奖、优秀奖的每个作品授予获奖证书者不超过2 人。声学科普先进集体奖和先进个人奖各30名左右,分别授予奖牌和证书。
评奖标准
1.具备较高的科学性、互动性、思想性、艺术性、趣味性。
1) 科学性
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含量,力求真实、准确、成熟,概念和科技术语表达准确严谨、主题明确、实用性强;能够深刻地诠释科学文化的内涵,对科学技术进行全面的透视,以公众能够理解的方式,诠释科学方法、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,诠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,引导公众理解科学,参与科技决策。
2) 互动性
声学科普作品,应根据自己专业的特性,结合生活现象,通过画面、声音、图像、仪器设备等与受众产生互动,增强受众体验感与参与度。
3) 思想性
符合国家颁发的有关出版和声学的各项政策法规,符合“普及科学技术知识、倡导科学方法、传播科学思想、弘扬科学精神”的要求,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明显的促进作用,有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。如抄袭模仿、违反道德法纪将取消参赛资格。
4) 艺术性
选题构思新颖,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有独创性,时代感,语言画面,生动流畅,富有特色,具有感染力,描述通俗易懂,深入浅出,引人入胜;注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结合。
6) 趣味性
作品内容体现声学绿色生活创意和声学科技创新,视角独特,内容表达上突破传统,融入现代化的表达方式,先启而后发,生动有趣,贴近当下生活,以及国家声学工作的重点,百姓关注的热点。
2.所有申报作品应当知识产权明晰,版权无争议,符合社会主
义核心价值观,保证科学性,不涉及商业宣传。凡存在知识产权争议的作品在争议解决之前,不得参加本次评选。
四、 参与方式
填写《声学科普作品申报推荐表》,上报纸质和电子版各1份。根据作品类别,分别附上:
(一) 图书类:样本2份,封面、目录的电子版1份。
(二) 资料类:1.文稿、小册子(如宣传册、折叠册)要求样本2份,电子稿1份;2.图表和图纸(如挂图、挂历、喷绘展板)要求A4纸彩色小样2份,电子稿1份。
(三) 音像类:光盘2份,720P以上高清MP4,单个视频大小不超1GB,典型画面截图3-5幅。
(四) 科普设施类:光盘2份,将完整演示过程录制成影像,并配套详细的操作说明,格式要求参考音像类。
上述纸质申报表、图书类与资料类样本、光盘邮寄到中国声学学会(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,收件人:中国声学学会,邮编:100190)。电子版申报表、图书封面与目录电子版、资料类电子稿,音像类典型画面截图均发送至邮箱 zhongping@mail.ioa.ac.cn
五、 作品宣传推广
活动主办方将根据评选结果筛选出优秀的参赛作品,通过中国声学学会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进行发布推广,并向中国科协网站、科普中国、微信公众号及主流媒体推荐,原创作者享有相应的著作署名权。
六、 赛务联系
推荐作品联系人: 钟平
电话:010-82547909
邮箱:zhongping@mail.ioa.ac.cn
邮编:100190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21号